数学:有用还是没用
数学是我们人类最可信赖的学科,因为什么东西一经数学的证明,就必定是确凿无疑、板上钉钉的了。而且数学是唯一一门新理论不****旧理论的学科,这也是数学无比可靠的明证。此外,可别忘了哦,小小的加减乘除,至少要用到我们戴上假牙!
不过在你面对“一个加满了水的水池,先放掉一半水,然后一边放水一边往里面加水,放水速度为A升/分钟,加水速度为B升/分钟,问:何时才能加满一池子的水?”的题时,会不会做是一回事,确定自己的智商正常又是另一回事。你是否想过,连没上过学的孩子都知道傻子都不大可能一边放水一边加水的,何况人人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这样玩水很好玩吗?水不要钱啊?
物理:生活中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我上高中那会儿,应该是我最有文化的时候。懂得扔一个皮球弹来弹去,最高会弹到多少;会算小球撞小车,小车又撞小车,球要从什么高度滚下来;什么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万有引力常数、开普勒定律、普朗克常数、右手螺旋法则……常在我心,会算行星质量和轨道,给点条件,也能算出神舟九号怎么才能追上天宫一号吧。现在看个发射直播,除了“正常”,什么都听不懂啊!
现在,我已经把高中三年的物理知识储备全部还给了老师。如今我和所有的正常人一样,只懂得在急刹车时身体前倾是惯性,摩擦能生热,公式只记得最简约完美的E=MC2啊!就算记得那些高端的知识,生活中也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语文:文学成为炫耀才华的绝技
周杰伦和方文山联手给流行乐坛挂上中国风的大旗,“甄嬛体”也随后宫戏热播在微博上开始盛行,对神曲《最炫民族风》的改编风靡全球,那些曾经让人学到背到抄到想吐、想把语文老师灭了的心都有的文学知识,如今摇身一变成为炫耀才华的绝技。
如果没有三百首唐诗,没有二百篇词谱,没有词韵简编的功力,怎么会有方文山的横空出世?怎么会有今日微博上信手拈来的改编任何一段词而毫无压力?
生物:暴力的实验
回想当年的生物课,还是要心跳万分——解剖小青蛙,这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但那时在生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确实在那间充满血腥味的实验室完成了这个可怕的行为。关于青蛙的内部构造,我们已经逐渐淡忘,比较感兴趣的是:现在的孩子还要解剖小青蛙吗?青蛙是害虫的克星啊!
中学生物课知识储备不多,但实用性却逐步升级——通过X和Y的染色体知识,让当时刚刚发育的你,知道了生男生女都是老爷们的事儿;知道了你不能和你表舅的姑奶奶的女儿去领结婚证;知道了那个脸大得要死的哥们儿如果不是因为肯德基吃多了,就是因为患有先天肢端肥大症;知道了成年人世界神神秘秘的那点破事,原来只不过就和那两张凹凸有致的横切面人体造型图有关;当然,也知道了你绝不是像孙大圣那样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英语:能在精神惩罚中学会吗
认识了一些外国(非英语国家)朋友,问他们是怎么学习英文的,普遍都说觉得需要就学了。人家只是工作和旅游需要自学而已,他们搞不懂我们这么大的一个非英语国家搞那么多英语考试是为了什么。记得当年背语法、背单词,背着背着就想去踢球了,实在太无聊、太可怕了。那张表格里的语法构成看似简单,却仿佛会变化成有无数触手的怪物把人勒死。学习语言本来就应该在生活中学,遇到了才能记住。谁还记得我们最初是怎么学习汉语的吗?没人会记得,因为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就学会了,而不是在精神惩罚中学会的。
化学:有那么一点儿派上用场
我知道要食用加碘食盐,因为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且我知道碘酸钾受热、光照时不稳定、易分解,从而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所以炒菜时要注意等快出锅时加盐,切勿长时间炖炒。
我还知道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所以如果家里有宝宝,我会让他避开含有铅的物品。
我还会拿个PH试纸来测测食物的酸碱性。多项研究表明,多吃碱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得血液中的乳酸、尿酸等酸性物质减少,并能防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积,因而有软化血管的作用。
因为我了解了水垢的形成,知道那个垢是碳酸钙,所以我会用淡盐酸去清洗我的锅,这样水垢很快就没有了。
如果我不慎打碎了体温计,我还知道水银和硫黄反应容易生成不易挥发的硫化汞,这样我就不会那么急于清理地上的水银了,而是赶紧去药店弄点硫黄回来。
化学知识还有那么一丁点儿能派上实际用场!
历史:娱乐与费解
知道一点历史常识,能够丰富我们的娱乐生活,比如在看穿越剧时,我们能够联想到女主角到底穿越到了哪朝哪代;在看后宫戏时,能够指出某个段子纯粹是编剧在瞎掰;在看历史正剧时,知道康熙爷是把王位传给了四阿哥。如果碰巧我们毕业后做了古董生意,那历史就更有用了,元代的青花瓷肯定比清代的青花瓷值钱,因为朝代顺序是“唐宋元明清”嘛。
在我高考的那段日子里,让人极度费解的是,埃及艳后是如何色诱凯撒大帝和安东尼的,课本中没有着墨就算了,但是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却是考点,这段课文的背诵与理解,对于一向土生土长在中国的高中生来说,真是如天书一般。
政治:忘或不忘,都在那里
仔细盘点脑中的政治课存货,能浮现出来的,好像也仅剩一些不成句子的名词或词组了,“量变”啊“质变”啊什么的吧。
稍微一定神,又会发现,其实政治课所授予的某种语词和思维系统——包括它的理解和使用,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构成了我们身处这个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装备。
比如,评价某位需要考核的同事时,会想到“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写年终总结时,会想到“不足和成绩三七开”;看到穿越剧时,会想到“新生事物也分落后与先进”……
地理:大江大海,有点陌生
从恒星、行星、流星、彗星等天体分类,到公转、自转、黄道、赤道,从祖国的大江大河,到世界的大洋大洲,全都了然于心;什么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什么低压、高压、冷锋、暖锋,什么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也统统都是小儿科内容——当然,仅仅是对当年的我而言。
如今,熟悉又深奥的地理名词,很难说哪些知识点对今天的生活能起到些作用。分辨天空中的星体吗?对不起,我只关心星座;了解地球的公转、自转吗?对不起,我只关心2012年是不是地球真的要停摆;关心平流层、对流层的大气环流吗?对不起,我只关心飞机延误时有没有给乘客一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