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卢燕舞、吴思源、唐晨凯)近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乐润红心”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在浏阳市达浒镇书香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熊子珺老师开设的“红色书法课堂”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通过笔墨传承红色基因,为当地同学们带来了兼具文化厚度与爱国温度的特色课程,让大家在横竖撇捺间体悟家国情怀。
熊子珺老师以“书法里的中国魂”为主线,将汉字艺术与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合,通过生动鲜活的讲解与沉浸式互动,搭建起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的桥梁。课堂上,老师首先展示了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汉字演变脉络,结合“国”“家”“忠”“勇”等字的字形演变,讲述文字背后蕴含的民族智慧与精神密码;随后铺开宣纸,提笔示范毛笔的提按顿挫,在“横平竖直”的笔法讲解中融入“堂堂正正做人、顶天立地报国”的道理,让孩子们在学习执笔姿势时便种下品格养成的种子。
为了让同学们感受书法与家国情怀的紧密联结,老师精选岳飞《满江红》、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经典诗句作为临摹内容。在示范书写“还我河山”“人生自古谁无死”等词句时,同步讲述抗金英雄、民族先烈的爱国事迹,让笔墨晕染间流淌着历史的厚重。她特意准备了不同年代的红色书法作品图片——从革命时期地下党员用暗号写成的传单,到当代书法家歌颂祖国的百米长卷,引导孩子们发现“文字可以承载信念,笔墨能够传递力量”。
互动环节中,一场“笔墨寄初心”的集体创作让课堂氛围达到高潮: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稚嫩却认真的笔触书写“爱我中华”“强国有我”等短语,有的同学还在作品旁画上五角星、天安门,用笔墨表达对祖国的朴素情感。熊老师逐一点评时,特意强调“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传承民族精神的载体,写好中国字,就是对文化的守护,对祖国的热爱”。
整场课程既有书法技艺的传授,更有爱国精神的浸润。在乡村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背景下,这样一堂融合文字知识、艺术审美与价值引领的课程,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基础书法技巧,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的种子。参与课程的学生孔宇航展示着自己写的“精忠报国”,眼神坚定地说:“原来写字不只是好看,还能写出这么多爱国的故事,我以后要好好练字,更要向英雄们学习。”
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探索“书法+红色教育”的乡村实践路径,以大学生为纽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精神送到更多乡间课堂,让笔墨丹心照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此次“乐润红心”社会实践活动,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推进“三下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红色宣讲、文化传承与书法教学的协同发力,不仅让爱国主义精神在笔尖流淌、在心中扎根,更让传统文化教育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乡村青少年的精神成长注入持久的红色力量。



(一审:袁伯仁;二审:华娟;三审: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