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事要闻 >> 正文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发布时间: 2023年03月17日 浏览次数: 次 编辑: 团委 来源:

《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26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收录在《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这篇重要文献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蓝图,总结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导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各项成果,深刻表达了中国将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步向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

“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治理提供新理念新模式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为新型全球化提供新理念。在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聚焦推进合作、消除冲突,推动全球治理向更加普惠、公平、包容的方向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模式。通过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服务链、供应链更加完善,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新动力;释放各国发展潜力,激活各国市场需求,探寻产业发展新趋向,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路径;为各国增进互信架设连心桥,为解决全球治理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提供新方案,为各国携手发展搭建新平台;推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新纽带,推动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蓝图变实景

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充分发挥优势和潜能。10年来,中国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首届高峰论坛形成的5大类、76大项、279项具体成果全部得到落实。

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10年来,中国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更加主动合作。充分发挥专项贷款、丝路基金、各类专项投资基金的作用,支持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有效运作,构建以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把分散、断裂和割裂的资源、生产、服务和消费连接起来,打造沿线国家平等、共享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使要素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流通中实现增值。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中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同时,深化农业、卫生、减灾、水资源等领域合作,有效缩小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差距。

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10年来,中国及各方推进可持续城市联盟、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制定《“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发起“关爱儿童、共享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合作倡议;启动共建“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50多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与28个共建国家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通过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为12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训3000人次绿色人才。中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同各方分享交流绿色发展领域的中国智慧、中国技术、中国方案,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解决高质量发展问题。“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我们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按照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尊重各国法律法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确保商业和财政上的可持续性,中国同沿线各国和地区反对保护主义,支持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四大举措,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共建“一带一路”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全球治理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提升贸易投资质量和效益,持续深化人文领域交流合作,稳步拓展绿色发展、公共卫生安全、数字领域等方面的合作新空间,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持续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实质贡献。

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继续大幅缩减负面清单,推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布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特别是外资企业的活力和动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重组、推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外溢,让优势产能、先进技术随着中国企业走向“一带一路”,让更多合作项目和合作园区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

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维护内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的需要,更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原动力的基本保障作用,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法律和制度支撑;加强对外国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同世界各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创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可降低交易成本和营商成本,提高各国居民获取更多优质产品的可能性,提升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体系,不断打开市场大门,降低关税水平,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高质量产品,促进贸易平衡,实现共同发展。

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国积极加强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协调;通过夯实规则和信用,吸引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产生积极正面的外溢效应;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体现高水平全球治理能力,对现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产生有益补充和完善。

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中国人历来讲求“一诺千金”。我们高度重视履行同各国达成的多边和双边经贸协议,贯彻落实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构建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政策和投资体系,在逆全球化的浪潮中夯实国际制度、条约的有效力。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倡议:“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播撒合作的种子,共同收获发展的果实,让各国人民更加幸福,让世界更加美好!”我们始终坚信,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办公地点:百熙楼(双创楼)校团委办公室111

联系电话:0731-82841080

  • 一师青年公众号

版权所有:共青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委员会 Copyright © 2022. by 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