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事要闻 >> 正文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旗帜下

发布时间: 2024年03月25日 浏览次数: 次 编辑: 刘维靖 来源: 人民日报

“我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2018年11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的话掷地有声。

中国言必信,行必果。连年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举办首届链博会;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自贸区数量稳步增加;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坚定不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共享发展需要追求全面的发展——

2015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开幕,正式通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一系列对发展中国家援助举措。讲话结束后,数十位外国领导人排队同习近平主席握手。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南北发展鸿沟扩大,发展合作动能不足,全球发展事业面临严峻挑战。

关键时刻,愈显担当。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郑重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发出聚焦发展、重振合作的时代强音。

两年多来,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支持,7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倡议纳入数十个国家和国际机构同中方签署的合作文件,数百个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以40亿美元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为代表的多元融资平台初具规模,各领域合作网络广泛构建……作为新时代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全球发展倡议理念不断丰富、落实机制不断健全、推进路径更加清晰、务实合作逐步落地,为全球发展事业注入信心和动力。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说,全球发展倡议基于中国自身发展经验,解决全球发展难题,同时通过一个个具体行动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受益,对全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六)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2023年2月,习近平主席复信雅典大学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高度评价中希建立文明互鉴中心的重大意义。

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是双方积极落实领导人共识的成果。2019年11月,在希腊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时任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共同倡导文明交流互鉴。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元首外交实践,蕴藏着大党大国领袖对中华文明的深刻理解、对不同文明的尊重礼敬和对人类共同未来的美好期许。

2014年3月,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首次向世界阐明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5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习近平主席首次面向世界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描绘出不同文明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追求的最大同心圆。

“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着眼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提供了中国方案。

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良渚遗址,习近平主席念兹在兹。“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主席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希望各方“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借鉴”。

知所来,明所往。各种文明是各民族历史探索和开拓的丰厚积累,也是今天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指引。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为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路径选择。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然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习近平主席指出。

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2023年8月,与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共同主持中非领导人对话会时,习近平主席生动阐释:“中国一直予以坚定支持并愿做非洲现代化道路的同行者。”对话会上,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说:“中国坚持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我们希望在中国的帮助下自己学会钓鱼。”

2023年10月,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举行会谈时,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方愿继续同印尼在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道路上相互支持,以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引领双边关系长期稳定发展,为彼此发展振兴提供更大助力,为国际和地区和平与繁荣注入不竭动力。”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为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揭幕。

2023年12月,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越南总理范明政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各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将为越南加快推进工业化现代化提供助力。”范明政总理提起雄安新区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等方面的巨大进展,表示钦佩并愿意继续学习借鉴。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带给世界越来越多的振奋和启迪。

广州,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和火车头”。习近平主席在这里向法国总统马克龙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要义。马克龙总统表示,增进了对现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的了解。

漫步于燕山脚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国家版本馆建设,“有利于一代代中国人将璀璨丰富的中华文明传承下去”。

访华期间专程登上长城,智利总统博里奇感叹:“修建了万里长城的古代中国不可谓不强大,但并没有因此走上国强必霸的道路,而是在和平与合作的基础上发展对外关系。”

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在南京参观黄龙岘茶文化村,详细了解当地实现脱贫的经验,赞叹“中国的成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发展模式的借鉴”。

…………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必将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道如砥,壮阔无垠。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新征程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继续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旗帜下阔步前行,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办公地点:百熙楼(双创楼)校团委办公室111

联系电话:0731-82841080

版权所有:共青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委员会 Copyright © 2022. by 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