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要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这是针对风腐交织突出问题作出的重要部署,体现了对正风反腐实践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贯彻落实这一重要部署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以严的基调正风反腐,着力解决风腐交织突出问题,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
腐多从风来,风盛则腐行。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者虽表现形式有别、危害程度不同,却相互交织在一起,成为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从本质上说,风腐同根同源,都是党员干部背离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动摇、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公私关系的外化表现,是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着力解决风腐交织突出问题,根本指向是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风腐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为表里、不可割裂。“四风”问题是腐败滋生的温床,“小事小节”上的放任自流,容易演变成为“欲壑难填”时的胡作非为。腐败行为助长加剧不正之风,甚至催生新的作风问题。由此可见,风腐相依,此盛彼长。只纠风不查腐,作风问题就难以杜绝,只有把违纪违法问题查深查透,才能形成强大震慑,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只查腐不纠风,就难以斩断腐败滋生的根须,只有堵住每一个作风问题的“小管涌”,才能挡住腐败的“大塌方”,真正实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纪检监察机关深刻把握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互交织的规律,双向包抄、形成配合,查处风腐交织突出问题更加高效有力,拓展了正风肃纪反腐的深度、广度,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持续向好,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但高压之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知收敛,风腐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仍有不同程度的潜滋暗长,既有易发多发的老表现,也有改头换面的新苗头。从查处的案例来看,很多违规吃喝的醉翁之意,明显不在“吃”而在“局”,为拉帮结派、权力寻租搭台唱戏;一饼茶、一张卡成为部分党员干部丧失原则、腐化堕落的“突破口”,所谓的“礼尚往来”,不过是谋求长期“高额回报”的幌子;弄虚作假、监管缺失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打开“绸子布”却是“豆腐渣”,印证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背后,不乏暗流涌动的权钱交易、利益输送;更有少数党员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带坏干部队伍,污染政治生态,导致消极应付、推诿塞责等不良风气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现实一再警示我们,作风问题具有极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腐败问题成因复杂,只要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仍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就永远在路上。清与浊的角力、廉与贪的较量,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贯通推进整饬作风、惩治腐败,以正风反腐的新成效赢得群众支持、促进事业发展。
风腐相互交织的特征,决定了必须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统筹来抓、一体纠治,坚决遏制风腐滋生蔓延。坚持循线深挖、双向突破,既“由风挖腐”也“由腐纠风”,由“风”的线头扯出“腐”的线团,又加大力度查处腐败背后的不正之风,斩断风腐勾连的链条。坚持统筹协调、打通堵点,把“同治”的理念落实到案件查办、警示教育、整改整治各个环节,落实到党风政风监督、巡视巡察、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各项工作中,做到力量配备科学合理、信息沟通高效便捷,着力铲除风腐共性根源。坚持深剖原因、找准症结,以“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加强个案剖析、类案分析,做深做实以案促改促治,综合运用纪律检查建议、监察建议等,推动有关地区、单位与时俱进完善制度机制、堵塞漏洞,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更大治理效能,一步步实现弊绝风清、海晏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