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沉重地呼吸着,戴着蓝色的口罩像抓住最后的希望。疫情像是一张灰色的巨网,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这是疫情笼罩下的场景。
因为疫情,全国各地的学校相应的实行了封校措施。而作为大学生的我,同样过上了封校的大学生活。疫情下的我们,进行核酸检测,出门戴口罩,进门测体温,上网课,快递停运,查健康码,行程码……这些成了我们的日常。
我们一边控诉不合理的安排,却依旧还是老老实实把宿舍的垃圾带到一楼,纵使我们再不情愿,我们也还是吃着食堂里的饭菜,因为我们知道,有埋头在科研实验室的科学家在为防控新冠而忧心,有白衣天使奋斗在一线,有防控人员日夜操劳……面对疫情,我们能做的就是配合学校安排,听从防控指挥,过好封校生活。
比起那些隔离只能待在家里的人们,学校还算得上一方净土。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时可出校门,但我们可以一同戴着口罩漫步在校园的净土上,谈天说地;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点外卖,但我们可以一同光顾学校食堂阿姨的生意,为我们的食品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我们不能出校看外面的世界,但我们可以一同奔跑在学校的操场上,挥洒汗水;我们不能看校外的漫山花海,但我们可以一同欣赏校园里的小小花园……在封校期间,我们可以暂时收收心,把目光从大千世界聚焦于我们的学业上,利用好这个时间段,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把忘记的单词温习,把不会的数学题攻破,把想学的技能完成,好好提升自己。
我们足不出校,但我们心系祖国。我们积极配合学校的防控安排,无必要事,不出校门,明天积极进行健康打卡、积极参加每一次核酸检测,不论是线上网站,还是舆论鼓励,我们依旧是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当学校防疫需要志愿者时,还是我们这样“懵懂”的热血青年毅然决然地套上了红马甲,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站好围墙值班的关口。
我们一同等待解封的那一天,一同等待疫情散去的那一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自然也想学校如同往日一般成为口口相传的“别人家的学校”,我们也为自己的学校骄傲。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希望下次看见漫山遍野的花不是隔着冰冷的围墙,希望我们都可以因为思念随时回家拥抱父母,希望大家拥有不一样的青春回忆,希望我们都自由。
待黎明破晓,雪融草青,会有新的相逢将温暖延续。地铁会回归拥挤,街道会重返热闹,胡同里的早餐铺子和市中心的歌酒霓虹都会一如既往。相信爱与希望蔓延的速度一定会超过病毒,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重新开始。后来人们摘下口罩再次看清了对方的脸。
待黎明破晓,那时定会笑满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