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的赛道上,总有一些身影熠熠生辉,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楷模。“芙蓉学子·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评选结果揭晓,一批优秀学子脱颖而出,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青年学子奋勇前行。
云之队于2020年组建,主要负责人为宋佳,成员刘云腾、邓晏均来自19信科1班。在张更容老师和王增赟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不断进步,积极投身各类竞赛活动。
在学术科研的征程中,云之队成绩斐然。他们荣获2021年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2022年11月发表两篇国家级期刊论文《基于蚁群算法的最短路径研究》和《无约束优化问题及其MATLAB求解》。此外,还斩获多项省级、校级奖项,如2021年高教杯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等。团队成员个人也成绩优异,邓晏、宋佳、刘云腾在学业上多次获得奖学金、荣誉称号,并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谈及团队创建,邓晏表示:“大一参加院里培训时,我就有了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想法,之后遇到志同道合的队友,便组建了云之队。队名一方面因组长名字含‘云’字,另一方面,我们欣赏‘漫看天空云卷云舒’的心境,希望面对任何事都能平和处之。”在团队发展过程中,成员们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每次有人参加比赛,都会邀请其他成员一同参与,学习中遇到问题也会及时交流。
外国语学院19英语3班的郭卓薇,是一位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优秀学子,中共党员的她曾任学院团委副书记等多个重要职务。她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项目、互联网 + 校级项目,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并在多个平台发布新闻稿。
郭卓薇连续两年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累计下乡志愿服务30余天。她还参与了走长城、百里毅行、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在“三下乡”活动中,她所在团队荣获2020年“趁年轻,去基层”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最美团队奖等多项国家级、省级、校级和院级荣誉。
回忆起参加“三下乡”的初衷,郭卓薇说:“大一入校时,学长学姐对三下乡的描述让我充满期待,我渴望和朋友们一起迎接挑战,为当地孩子传授知识、带去欢乐,留下难忘回忆。”在筹备相关项目时,她认为组建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团队至关重要,成员要团结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同时要多与导师沟通,开拓视野,保持良好心态面对难题。
计算机学院20级848教技班的谢卉倩,是公益行动的积极参与者。她曾获国家奖学金,在创新方面表现突出,获蓝桥杯全国二等奖、大创项目国家级立项等,共获校级以上奖项23项。
谢卉倩长期投身爱心公益服务,2次参加“三下乡”活动,2次获选“七彩假期”示范团队成员,还组织申报首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她荣获三下乡省级优秀个人等荣誉,并积极对外宣传,发布新闻稿53篇。 在开展暑期三下乡寻找爱心图书捐赠时,谢卉倩和团队遇到诸多困难,如很多图书馆的预备捐赠图书已被其他队伍拿走。但他们迅速调整策略,最终在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为孩子们筹集到400余册书籍。作为新航向·梦之队调研组队员,拜访抗美援朝老兵的经历令她深受感动,老兵们拿出光荣勋章时满含热泪和自豪的眼神,以及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都让她深感责任重大。谈到用纪录片宣传乡村振兴成果的初衷,谢卉倩表示,希望通过自身专业技能,将红色文化融入影视素养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吸引更多人参与乡村振兴。她认为,热爱是参与公益活动的关键,当收获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时,所有辛苦都变得值得。
商学院20旅管4班的李宏庚,中共党员,身兼数职,如商学院20级旅游管理4班班长等。他曾获评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7项国家级、省级奖学金和荣誉称号,在省级、校级比赛中屡获佳绩,个人事迹获多家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
在学习方法上,李宏庚建议树立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制定阶段性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注重平时积累,不错过任何机会。组织党建活动对他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成长的机遇,在橘子洲头组织的特色党史教育活动令他印象深刻,让他感受到青年党员的自豪与责任。带领学生志愿者前往敬老院志愿服务时,强烈的被需要感让他深感温暖,也坚定了他关注老人群体的决心。他认为,自强不息的大学生应具备敢想敢做、善作善成、知恩报恩的品质。李宏庚热衷于公益事业和家乡建设,源于家庭变故时社会给予的帮助,他希望“为别人撑伞”,回馈社会。在斩获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offer的经验分享中,他强调信息检索能力的重要性,要积极收集筛选信息,锁定目标后努力准备,同时要有无畏的精神,大胆拼搏。

这些“芙蓉学子·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在学术科研、社会实践、公益行动、自强不息等方面展现出非凡的风采。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担当与责任,为广大青年学子树立了榜样。相信在他们的激励下,会有更多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书写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