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有言:“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青春的拼搏永不止息,榜样的力量催人奋进。为引导我校学生向榜样看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校特别推出“榜样的力量”专题栏目。本期“榜样的力量“聚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届省级优秀毕业生——罗嘉怡、周孜玉、张敏三名优秀毕业生的优秀事迹。
一、青春不息,奋斗不止
罗嘉怡,18思政1班,中共党员;2022年10月获得国家奖学金,2019年、2021年两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021年4月获2020年度“徐特立优秀学生奖“,2022年被评为2022届省级优秀毕业生。在校表现优异,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比赛,在征文比赛,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种知识竞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2020年作为负责人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小学开展情境体验式劳动教育活动研究》获省级课题立项。课余时间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两次在省级刊物中发表论文。考研成功的罗嘉怡在谈及对自己考研选择的时候十分坚定,她认为考研需要尽早地做准备,要想清楚为什么要考研,坚定好自己的目标,之后再做好规划,保持乐观心态向自己的目标前进,就她自身而言,她深感自身知识储备与能力的不足,希望通过研究生生涯的学习充实自己,所以她坚定不移地选择了考研不曾退怯,在这条路上奋力奔向自己的星辰大海。并且也结合自身给了同学们建议,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保持“三心”:决心、信心与恒心,不断充实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断成长。
二、为梦奋进,奔赴星海
周孜玉,18思政1班,中共党员。2022年所主持的2018年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本红色资源开发与应用状况研究》顺利结题;2021年获国家专利《一种思政课程智能答题器》;2020年获国际人才英语考试优秀证书及奖学金证明;2021年参与创新训练项目《“‘第一师范’党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新模式》并顺利结题;2021年荣获“建行杯“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2022年在省级刊物《活力》上发表两篇论文;2022年9月参与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一师范学人与湖南建党》第一、五章编写等,在学校的表现也十分优异,乐于实践。周孜玉十分热心于创新创业,热衷于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在创新创业这个方面,她也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首先是选题,万事开头难,选题时要多和老师沟通,多专注于学术时政热点,其次是团队协作,要多开展小组交流讨论会,最后是导师,要多听取导师意见,问老师问题前将问题汇总,高效率地解决问题。回首大学四年,周孜玉最难忘的还是来到马院遇到的良师挚友,四年时光和她们一起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充实生活,在各类竞赛中大放异彩,情谊深厚,师友同行,共同仰望头顶星辰。
三、坚定理想,凝聚共识
张敏,18级765思政班,共青团员,2022年湖南省优秀毕业生;曾获得2018年“雏鹰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金奖,2019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立项;2020年北大“毛管班”奖励金;2021年“明日之星”师范生风采大赛优秀奖,2021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等。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常常会有人羡慕他们有一份“铁饭碗”的工作,而她对此的回答同样掷地有声,哪里有什么“铁饭碗”?在当今人才济济的社会环境下,大家都想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也为自己做些什么,这种情况下如果端着一个所谓“铁饭碗”而一味躺平,迟早会把饭碗打翻。同样她也清楚的表示:“当今中国繁荣富强,民众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对可能从事教师岗位的同学们,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既热爱工作也热爱生活,才能端住这个‘饭碗’。”
榜样的力量是直击人心的成长力量。我们一师人在追梦与圆梦征程中,涵养激情和理想,不懈奋斗和奉献,与新时代共同前进,守着本心,奋发向上,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我们都是青春途中的赶路人,作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一师好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追逐着榜样的光,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